在邵陽經開區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拓浦精工”),諾大的廠房外很安靜,廠房內則是別樣的熱鬧景致:2條智能沖壓線上,4條總裝生產線上,正在有序運轉,零星幾個工人在巡檢生產……拓浦精工生產總監章新主介紹,智能沖壓線上,每10秒就能制造出1只電飯煲的內膽;總裝生產線上,每30秒就能生產出一個電飯煲,而這些均由信息化驅動、自動化設備完成。
作為邵陽市首個智能制造項目(企業),拓浦精工主要面向全球提供智能家電產品研發、制造和營銷服務,以智能廚房小家電和智能清潔能源兩大產品為主。2017年4月,拓浦精工正式入駐邵陽經開區啟動廠區建設,目前邵陽工廠已順利實現一期投產建設。
“拓浦精工在定位上就是一家工業4.0的智能制造企業,信息化和智能化公司一直非常重視,邵陽項目所有的生產設備也都是圍繞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去建設的”,拓浦精工總經理助理徐海濤對金蝶云社區表示。
拓浦精工的前身位于制造業大市——廣東佛山,隨著當地人力成本的不斷增加,公司將廠區搬到了邵陽。入駐邵陽后,拓浦精工以“工業4.0”的標準,推進邵陽廠區智能化工廠建設:以信息化技術實現設備自動化、生產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動化、決策數據化;以“中國制造2025”為宗旨,構建拓浦精工“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數字化工廠數據運行體系,打造全國領先的智能家電生產制造基地。
訪談現場,生產總監章新主也詳細介紹了“五化”發展目標中的前“三化”內容。設備自動化就是“黑燈工廠”,即生產設備加工過程中無需專門人員值守,實現生產全程自動化,即使關燈仍然可以繼續生產;生產透明化就是通過中央指揮室,利用大數據掌控整個生產情況,包括客戶訂單、銷售生產、原材料供應鏈等;物流智能化就是通過大數據指揮中心操作AGV,去智能化的完成一些工作。
對于拓浦精工而言,小家電行業不同產品主體結構差別較大,很難做到批量生產,信息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也一直較低。經過反復研究討論以后,拓浦精工決定建設一條高柔性自動化的小家電生產線。
“智能制造不等于高度自動化生產,即使是高自動化生產,某些工藝、工序仍然是沒辦法替代人的,未來所謂的智能制造化很可能是用智能化的手段去指導人生產,所以拓浦精工提出了建設一條高柔性自動化生產線的觀點。” 徐海濤表示。
“首吃螃蟹”也意味著沒有前人指路,一切從頭開始。拓浦精工首先面臨的就是人才的匱乏。“我們渴望得到各行各業專家來指導,但是目前能夠將信息化、智能制造、自動化領域的技術合圍的專家并沒有。”章新主說,他們也分別邀請了智能制造領域和信息化領域的專家來一起探索,但是推進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問題。
“信息化和自動化屬于一種行業趨勢,落地到每一家企業的應用場景都不一樣,拓浦精工需要軟硬一體化設備,還要結合公司的產品特性量身打造,不是可以簡單復制和借鑒的。”章新主笑稱。
小家電屬于低毛利率行業,升級生產線路也意味著生產成本的增加,多數企業由于歷史的沿革,并沒有推進生產車間信息化、自動化建設進程,行業信息化水平較低。“高自動化、高柔性化的生產線,實際上背后也是高成本,如何在高成本和行業低毛利率之間找到平衡,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在徐海濤看來,智能制造實際上是一種高成本的制造模式,必須對應高附加值的產品。但是,隨著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增多,小家電產品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未來產品的批量一定會越來越小。這種行業背景下,小家電行業往智能制造領域轉型的優勢是不明顯的。
對于小家電生產企業而言,信息化建設初始投資是一部分,后續的維護和二次開發,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低毛利率的企業,從費效比來看,性價比是否合適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拓浦精工對于信息化、自動化的探索也是從0到1的過程。經過2年多的建設,目前邵陽廠區已有4條智能生產系統,成功在沖壓、注塑、噴涂、拋光打磨、裝配、碼垛、搬運、分棟、等工序方面實現了無人或少人的自動化生產,實現節省人員40%,效率提高2-3倍的效果。
從制造業大市輾轉至內陸省市,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降低是拓浦精工的優勢,但是產業基礎薄弱也拓浦精工未來要克服的難題。
中國的家電行業基本上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沒有產業基礎,意味著生產成本的增加;此外,本土企業的管理意識、質量意識、配合意識也較弱。企業想要快速擴張必須抱團發展,“圍繞核心產品,扶植配套企業,發展小家電產業集群,是拓浦精工未來要走的道路”,徐海濤談到。
對于拓浦精工而言,發展小家電行業的智能制造基地,既是摸索也是嘗鮮,第一目標是要先活下來,完善產業基礎,用2-3年的時間站穩腳跟。管理層對此也有很清晰的認識,按照規劃,拓浦精工希望在今年沖刺5個億的銷售目標,在未來三年實現銷售目標30億,未來五年實現銷售目標50億。
文章來源:金蝶云社區